安徽池州的导游词

时间:2024-11-25 09:41:55
安徽池州的导游词[此文共12698字]

前言:安徽池州的导游词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池州是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徽池州的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安徽池州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莲花佛国------九华山旅游!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华山的概况..我们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我们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主要景区.这里景色秀丽,古刹林立,与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我们的九华山呢其实原来并不叫九华山.在唐朝的时候叫九子山,因为九华山山峰秀丽,高出云层的山峰有九座,因此叫做九子山.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两次到过此地,先后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千古佳句,九华山之名因此而得并且一直用到了今天.

九华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道教最先在九华山发展,佛教更加兴盛。在唐朝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东来,遍访名山,最后选在了我们的九华山修行。夜间露宿在山上的山洞里。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饿了就吃山上的野生植物,黄精。最后在他99岁的时候圆寂。佛教界认为他生前苦行,圆寂后与佛经里所记载的地藏菩萨相合,尊为地藏菩萨应化,因他在未出家的时候姓金,所以大家都称为金地藏。九华山也就自此被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唐代后,九华山佛教声明渐著,经过历朝历代的修葺,到清代全山寺院已经有150多座了。祗圆寺,东崖寺,百岁宫,甘露寺四大丛林,香火之盛甲天下。改革开放以后,古老的佛山旧貌重辉。现有寺院90多座,僧侣600多人。是一个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佛教圣地。

下面我们进入的是九华街景区,首先就看到一座石门坊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横额上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的“九华圣境”四个大字。中门两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狮。门坊端庄典雅。过了门坊呢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桥了,这座桥是修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在这里呢大家随我一起踏上这座古桥我们一起步入仙境之中!

大家看,过了桥正面就是祗园寺的大殿。祗园寺是国家重点寺院,规模是九华山四大丛林里最大的了。也是唯一的一座丛林寺院,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客堂,讲堂和藏经楼等十余座单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组合式建筑。它的山门偏离了大殿中轴线,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啊歪置山门是颇有讲究的,一来呢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门向朝着开山祖寺化城寺。大雄宝殿琉璃碧瓦,飞檐翘角,地位十分突出。在寺庙的前院墙上有一条石刻“泰山石敢当”5个大字十分醒目,大家来猜猜看这是做什么用的啊?

呵呵,既然大家猜不出来那我就公布谜底啦,这个呢是我们祗园寺独有的,是用来辟邪镇妖的,大家记住了吗?好,现在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

安徽池州的导游词2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来到青阳领略美丽的山水风光和醇朴的风土人情!

青阳县位于长江南岸,北襟长江,南相黄山,东与泾县革命老区交界,西有九华山耸立。1180平方公里,山清水秀,有着神奇的历史文化和美丽卓绝的自然风光。元代诗人萨都剌来到这里情不自禁地赞道:“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南宋诗人王十朋听到这里的人文故事,深深感叹:“江南一岳占青阳,多少神仙此地藏”。要想深刻了解青阳和认识青阳,恐怕不是一朝一日的事,但我们走进芙蓉湖景观区,听听这里的故事,凭着自己的敏锐观察和细心感受,一定会得到一顿丰盛的游览大餐并满载而归。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芙蓉湖。芙蓉湖的名称,来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传说古时候这里有恶龙作怪,民不聊生,有当地一户财主养了九个儿子,他们齐心协力大战恶龙,最后一条恶龙沿着青通河往下游逃窜,企图逃向长江,九子追赶到这里,将恶龙交战,因而留下一片水坑,便成了湖。等战胜恶龙之后,九个儿子各化成一座山峰,将恶龙镇住,这便是九子山,后来被李白改为九华山。欣逢盛世,青阳县人民政府将这一片湖水通过治理、疏浚,显得更加清澈美丽。“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一湖清水就来自于青通河的上游的九子山。站在这里环顾湖面,确有“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感觉。芙蓉湖在四围青山的陪衬下,风平浪静,恰似老天爷赠给人间的一面玉镜。自古以来就有“就着玉镜照一照,面如芙蓉,美似天仙;就着湖水洗一洗,心如莲花,益寿延年”之说。还有“心情不好,事业不顺的人,照一照,洗一洗,就有洗心革面,万事如意,一帆风顺”之说。

现在我们就站在芙蓉湖公园的入口处--对华览秀。顾名思义,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芙蓉湖公园的大概景致,更远一点就是九华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九华山第一峰--莲花峰。莲花峰,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躲避追兵、安营扎寨、屯兵练武之地(山寨石门遗迹尚存);海拔1048米,若在正面看,峰巅酷似莲花初舒。云蒸霞蔚,四时变化,莲峰云海为青阳九华山第一壮观美景。这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落笔生花的出处。李白路经青阳,看到莲花峰下的七布泉瀑布从天而降,诗兴大发,吟出“天河挂绿水”的千古佳句。从莲花峰往九华山方向看,依次是达摩面壁石、独秀峰、天柱峰、翠盖峰、展旗峰、大鼓岭、将军湖等景点或景区。再远点的那就是著名的“富贵陵阳镇、风流谢家村”和九华山大峡谷了。这些地方,历史上不仅有众多诗人墨客流连忘返,仙家名流也接踵而来,如汉代青阳县(那时称陵阳县)第一任县令窦子明,在陵阳山中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成为道教佳话;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芙蓉湖对面的拾宝山留下了毛驴的蹄印,驴粪化为元宝被山民拾得,之后常有人上山寻宝,故名“拾宝山”。据说张果老死后就安葬在陵阳境内。金地藏上九华山之前就在九子岩修行,尔后才上了九华山。他的`随从谛听为保护金地藏而献出了生命,后人为纪念它还在九子岩上修建了谛听塔,至今保存完好。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动人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美丽的景点景区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体现了青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特色。

从对华揽秀出发,沿着香径,我们去往星河广场:星河广场展示的不仅是青阳的民俗风情,更是青阳的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农耕文化是这里的一大亮点,青阳人民和全国其他地方人民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刀耕火种的时代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进步的文明,既有物质文明的物证,更有精神文明的结晶。青阳民歌、竹马灯、旱船调,特别是青阳农民画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全国专家学者认定为戏剧活化石和京剧鼻祖的戏曲“青阳腔”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阳农民画用青阳特色地绘画艺术表现青阳人五彩缤纷的劳动和生活场景。青阳腔以其高亢嘹亮的高腔为中国戏剧带来来了活力,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一面辉煌的旗帜。逢年过节,都要在这里展示,热闹非凡。

走过芙蓉桥,去向诗 ……此处隐藏8398个字……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还有首批4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平天湖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杏花村等人文景观,是理想的休闲胜地。[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宋、元、明、清时期,池州[4]地区境域,至明代基本定型。据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池州府志·舆地志》,池州府的疆界,府东以青阳县荆山为界150里接宁国府。西以东流县方家庄为界240里接九江府。南以贵池县兴孝乡为界200里接徽州府。北以贵池县清溪口江北干为界15里接安庆府。东北以石埭县沓口铺为界200里接宁国府。东南以建德县昭潭为界320里接饶州府。东北以铜陵县荻港为界200里接太平府。西北与北同。全区广390里,袤400里。自池州府城(贵池县城)至南京陆行500里,水行550里;到达京师(北京,1421年自南京迁)陆行2800里,水行4050里。

清代至民国时期,池州的境域与明代池州府大致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池州地区两次撤销,三次重建,辖区和疆界也多有变化。自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池州地区至今,全区辖4个县级政区,即贵池市、东至县、石埭县、青阳县(包括九华山管理处),4个政区均位于长江以南,其中贵池市、东至县滨临长江。全区的疆界是:东连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以及铜陵市的铜陵县、芜湖市的南陵县、宣城地区的泾县,与青阳县、石埭县接壤;西邻江西省的景德镇市、鄱阳县、彭泽县,与东至县毗邻;北和西北,与安庆市区以及望江、怀宁、枞阳3县隔江相望,区界沿江而上,贵池区、东至县南接黄山市所辖祁门县、黟县、石埭县与之接壤。全区境域总面积8271.7平方公里。

池州自唐设州置府已有1380多年历史。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岳飞、司马光、王安石等都曾驻足池州,

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传世诗篇,吟唱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不朽诗句,九华山由此得名。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诗更使贵池杏花村名播青史,名扬中外。历代名家大作为池州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经岁月磨砺更加灿烂。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为池州旅游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池州佛教文化特色鲜明,源远流长。闻名遐迩的九华山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公元719年,新罗国(今韩国)国王近亲金乔觉(法号地藏)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于99岁圆寂,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所载的地藏菩萨,僧众们便认定他是地藏应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地藏菩萨立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是大愿菩萨,他能帮助信众实现各种美好的誓愿。其后僧众云集,寺院日增,特别是明清以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贵池民间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谚语。几乎清代以前居住于此的家族都有傩事活动。目前,流行在贵池东、南部的众多村落以及青阳县的陵阳、杜村等乡。它的活动,仅仅以家族或不同家族因地缘关系或姻亲关系而建立起的社祭祀圈为范围。反映出古老的农耕文化特色。

傩,源于原始社会的逐疫,甲骨文中即有室内驱赶疫鬼的卜辞。《论语·乡党》已有“乡人傩”的记载。到了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侲子合唱礼神的歌曲。贵池的逐疫活动也称作“傩”,当是沿袭了中原的古代傩文

傩戏

化传统。倡贵池地处长江以南,古代为吴越和荆楚之地,属水稻作业区,所以,贵池傩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傩在贵池流传的历史,不见史籍记载。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最早对贵池一带的傩事活动作了简单勾勒。记载的活动内容与今日对比,仍然基本相同。清人郎遂编纂的《杏花村志》记载池州府治的四乡傩队八月十五日朝觐梁昭明太子萧统(池人奉为“土主”)的活动最为详细。证明,在清顺治以前,贵池每当秋季,要举行全境范围的朝觐“土主”活动体现着对土地春祈、秋报的农耕文化传统。从现存的仪式舞蹈、戏剧和音乐以及民俗活动各方面考究贵池傩是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它既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内涵,也受到儒、道、佛教文化的影响;在艺术方面,古代文化的层累面也很清晰地展现,如汉代的绂舞、矰舞,唐代的胡腾舞、西凉伎等;在戏剧方面,也可以看出变文、词话、傀儡、村俚歌谣及至宋杂剧、南戏对傩文化的影响。因此,贵池傩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清咸丰以后,由于多次战争影响,傩事活动在贵池逐渐式微,一些家族的傩戏失传,未失传者也由于中辍时间过长而呈现伎艺的退化。60年代后期,傩事活动曾一度匿迹。1982年以来,在一些村庄陆续恢复演出活动。

现在,池州傩在刘街乡姚街村、太和村等地流传已久。每年正月十五日,都要在固定地点举行大型的傩戏演出、祭奠等活动。充分表达了古朴的农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祷与期待..池州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晚唐杜牧、北宋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

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不仅自然景色秀美,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而且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

池州境内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古木参天、千沟万壑、山水相映,素有“第二黄山”之称。

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镜,沿湖烟树迷蒙,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

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原只不过是几间普通的茅舍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杜牧的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令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

位于市区东1.5公里的.齐山?,貌似伏虎,首东尾北,是以岩溶地貌为主的自然景观。历史上有“江南名山之胜”的称誉,山上高丈余的“齐山”两个大字,风骨遒劲,铁笔如虬,是包拯出守池州知府时亲笔书写。市区东郊的平天湖?,绿水青山,烟波浩淼,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是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中心训练基地。

此外,大王洞?和九华天池?风景区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王洞?坐落在池州西南的牌楼镇,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称“洞中大王”;九华天池?位于池州市马衙境内,景观奇特,被誉为江南的“阿里山”。

《安徽池州的导游词[此文共1269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