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荐书
尊敬的hr:
您好!
我是中国计量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在学习和实验室上,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成果。在校期间主修c语言、电路、模电、数电、单片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工程光学以及电子测量等有关理论。在学好各种基础课的前提下,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选择地加深拓宽专业知识面,能进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与此同时,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科技竞赛,培养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能熟练地用c、数模电、单片机进行电子产品的开发。
在校期间,我取得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和全球大学生创业模拟培训证书。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以及校外的各种社会活动,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借以去磨练自己。我热爱电子这一行业,在模拟、数字、通信、高频、低频电路和开关电源上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我相信我在日后我有能力,有信心一定会学得更好更精。我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为贵公司的发展倾尽全力!
非常盼望能与您进一步面谈,恭盼回音。最后,衷心祝愿贵单位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第二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微电子学等。
专业实验:物理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实验等.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就业方向:主要到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
就业形势: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重点名牌高校就业率在90%左右.
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面临“再学习”过程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微电子领域的高等教育水平还比较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王志华教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工科学科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解决工业界期望解决而没有解决(至少是没有解决好)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这就是工科领域的创新。因此,大学中工科学科的研究水平一定与所在国家相关工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国家相关工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相关工程学科的研究水平整体上不可能领先世界,即便能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成果,也一定是凤毛麟角。与此相关的是,高水平工程技
术的人才培养,与受教育者在大学中研究经验的积累密切相关,在工业落后的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整体水平不可能领先世界。我国微电子产业与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恰好印证了王教授的这个观点。
在看清楚差距之后,加大对高校微电子专业科研的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一定是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这必须是国家行为。”王志华教授强调说,“高校的科研不应该是与企业竞争,大学从事的创新性研究可能会面对失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常常要面临各种形式的失败,但这种失败所付出的社会成本比在企业中失败要小得多,这是对全社会都有利的;当然,高等院校在国家支持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应该由全社会分享。”
在王志华教授看来,高等院校在工科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至少应该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基础学科的教育,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和工程知识等;第二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工程训练。对于研究型大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客观地讲,要完全达到上述目标难度非常大。”王教授略带遗憾地说。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已经从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27万人扩大到2014年的近600万人,对于高校本科毕业生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精英教育,高校所培养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他们在大学里掌握的是从事各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继续学习所需要基础知识及思维方法。王教授认为,作为教学机构,高等院校不可能为各家企业量身定制他们所需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具有很强专业技能的硕士毕业生,在其进入企业以后也将经历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个任务,客观上需要企业自己完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
主要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研究、
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学习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
3.具有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可编程器件原理、dsp技术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 ……此处隐藏4721个字……>第五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题报告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题
报告
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科专题报告
在网上查到被长安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的时候,我真是一脸茫然啊!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以后是干什么的,总觉得自己是搞电的吧。当时同学聚会都互相问在哪个大学,学什么呀,我真是回答不上来呀。我是个没心的人,即使大学上了半年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是多多少少也对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又了一点了解。记得老师说过:我们这个专业如果不考研基本上从事不了本专业的工作。我想这好啊,反正我不喜欢这专业,也不想在西安这里多呆,赶紧会我们大东北多好!后来又知道电科专业在全国专业排行榜里还在前列,瞬间觉得本专业是“高大上”啊!对于电子专业中国目前并未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像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都竞相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引入国家发展计划,所以中国肯定也想要发展自己的技术,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由此个人觉得电科专业还是很有发展的。 电科专题课上老师讲过我们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单片系统集成和光电子学、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和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还有我们要学的课程“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光电子集成技术、汽车电子系统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等。”后来他还建议学校加入了我们刚考完的,也是让我们很头疼的《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还有一位老师讲了很多关于我们以后可以去哪些公司上班等问题,例如华为,爱立信,还有三星。。。。。。个人觉得三星不错。听了这些课程以后觉得对我们专业的前景有了好多的了解,也不像原来那么无知了。
由于国家急需电子方面的人才,所以不同层次的大专院校开办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应定位于不同的培养层次上。一般来讲,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用性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研究型专业人才。本来对与考验并不热衷的我也决定考研了,本来对这个专业就不是很喜欢的我也不得不趋于现实,如果毕业了又不从事本专业,还真不知道干嘛去。所以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继续为电子事业奋斗。原来也想过能不能学点别的东西,这样就不用走电科这条路了,但是如果真的选择别的方向,但又不是专业的,就不知道能不能好就业了。所以原本没有考研计划的我,准备继续考研,读书,争取能在电科方面有所作为。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我国关于电子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有有关这方面的
文献基本上都是英语编写的,对于英语不好的我还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不喜欢这个专业的原因之一。觉得与英语沾边的东西太多了,让我摸不透啊。
关于考研我查了一些资料,也去听过一些报告。像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考一些例如: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等。长安大学也有对应的研究生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也有博士点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中国的电子技术起步于1965年。但在之后30年间发展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愈拉愈远。到了“九五”计划期间,国家加大投资,才拉开了新世纪中国内地加速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序幕。关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我觉得,国内在短时间内一定发展不起来,要追上发达国家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只能稳步前进,稳中求胜。即使我们这一代不能将国内电子技术发展的很好,也希望能给未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接下来是我查到的关于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内个个方向的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一般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新型技术学科,主要涉及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技术与工艺。由于实现信息化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集成电路,因此微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
微电子技术相关行业主要是集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和内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光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领域、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材料、光器件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或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适应现代通信、信息科学和光电子等行业需要,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设计、应用开发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微电子工业发展的主导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发达国家和地区有韩国和西欧。从技术层面上考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小规模集成电路(ssi)(1962年)、中规模集成电路(msi)(1966年)、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196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1977年)、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1993年)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gsi)(1994年)。
光电子技术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光电子技术涉及以下内容:作为光子产生、控制的激光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作为光子传输的波导技术;作为光子探测和分析的光子检测技术;光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光子存储信息的光存储技术;光子显示技术;利用光子加工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子加工与光子生物技术。由以上技术形成的光电子行业的五大类产业格局:光电子材料与元件产业、光信息(资讯)产业、传统光学(光学器材)产业、光通信产业、激光器与激光应用(能量、医疗)产业。 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光电子技术和产业,虽然2014—2014年光通信领域出现较大滑坡,但是根据美国光电子行业协会(oida)的统计,全世界光子技术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5万亿美元。国外光电子产业主要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美国和日本的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具有代表性。美国将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分为民用和军用两大类:民用包括计算、通信、娱乐、教育、电子商务、公共卫生和交通运输;军用包括部队指挥和控制系统、照相、雷达、飞行传感器和光制导武器。光电子技术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激光器、光盘、成像传感器、光纤以及关键部位使用光电子元器件的所有仪器和系统。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有大约15万人从事光电子方面的工作,光电子技术产业创造的税收从1991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超过200亿美元。 看着国际发达国家的电子科技飞速发展我对我国的电子科技甚是感到担心,不知到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成为在大哥行列。
对于自身这个行业我确实很担心,都说这个行业很辛苦,要加班,要到处奔波。我觉得这种工作不适合女生参加。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绚丽多彩:张扬的个性源自技能的自信,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由于富余的回报,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