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识教育善待学生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善待学生心得体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孩子正处于接触、认识事物的时候,犯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有了错误不可怕,只要他能够认识错误,勇于改正错误,那他就是可造之才。这一点连小孩子都知道。关键是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有的学生学习第一,有的学生创造力惊人,有的学生口才一流,有的学生舞蹈天赋极强……调皮捣蛋怪招频出的孩子,也许是最具有潜能的孩子,并帮助其开发潜能。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有些老师不去仔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而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之后草草了事。学生不仅没能深(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刻地认识到错误的原因,甚至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是人就会犯错误,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不能完全明白或记住老师的要求,这是很正常的。然而,我们教师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善待学生要用人格去相互感化,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虽小,不懂事,但你对他的关心他是知道的。即使学生再不自觉,甚至顽皮,你也应该以教育为主。道理跟他讲透,关心他到位,让他感觉胜过他父母的关心,这样的学生大多数会被感化。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一上面就是一顿教训,别看他当时不做声,其实他骨子里根本不服。
善待学生并不是等于放弃原则,违反班纪校规的事,一定要严厉批评。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也可向老师提合理化的建议,老师从中吸取好的意见,做到原则面前师生平等。要让学生觉得下课你是他的朋友,上课你是他的老师。充分利用生活的空间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果这样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三言两语中解决。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所以我们要善于欣赏和赞赏他人,而不要轻易批评他人。”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经常鼓励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实施赏识教育 善待每一位学生
实施赏识教育善待每一位学生
姓名:郝敬华
单位:鹿楼镇陈新庄小学
实施赏识教育 善待每一位学生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它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
赏识教育的本质和看得起学生。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要予以肯定、赞赏,当不尽如人意时也要加以鼓励。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正确实施赏识教育,不仅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教的班级,曾接受了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这两个学生称自己的成绩不好,只考了8分。魏书生接过这两个学生说:“你们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看看课本还考了8分,这就是天赋!”从没听到如此激励话语的两个学生被魏书生一下子唤起了自信,点燃了学习的激情,成绩很快得到上升。
赏识教育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或许我们都已耳熟能详: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名男生用小石块砸同学,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陶行知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
男生正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并且一直在这里等我。”男同学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砸人时,你立刻停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同学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男同学感动地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砸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你能够主动认错,应该再得到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接受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正是抓住了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用“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
“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实施赏识教育时,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而不能滥用表扬,更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给予廉价的“赏识”。过度的表扬鼓励,有时会让学生感到赏识的虚伪性,从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度赏识,多提新要求。赏识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关爱与期待中增强自信心,并不是溺爱和迁就。有的教师心情好时,对学生“从宽”,心情坏时就“严打”。这种情绪化的教育方
式,会不自觉地夸大学生的缺点,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另外,赏识教育不是排斥、否定批评教育。善意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在原则问题上,对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知道,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给学生留有克服缺点的时间和空间,特别要讲究批评语言的艺术性,注重体态语言的实效性。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会胜过千言万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加油呐喊,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感受中,把这种外在的激励化为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并把这种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
第三篇:实施赏识教育_善待每一位学生
实施赏识教育善待每一位学生
姓名:郝敬华
单位:鹿楼镇陈新庄小学
实施赏识教育 善待每一位学生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思想理念,它要求教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
赏识教育的本质和看得起学生。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要予以肯定、赞赏,当不尽如人意时也要加以鼓励。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赏识,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正确实施赏识教育,不仅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 ……此处隐藏2707个字……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
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我们教师很多时候能够做到真诚善待赏识他们,而对于一些学习困难、有个性、容易犯错的学生时,我们很多时候表现出来可能会有一些偏激。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诚善待赏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赏识的阳光、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呢?
一、 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任何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二、赏识个性特别的学生
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教师,对于他们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
三、真诚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他们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老师一定要善待他们的失误和所犯错误,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我教的一个男生,学习习惯不好,多动症,上课常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闹课堂。为了保证其他孩子能正常学习知识不受其影响,我找他谈心,每次都避开其他孩子与他单独谈话,这首先给他留了面子,谈起来十分顺畅,用婉转的语言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尽早改正。在发现他的优点时,在全班中进行表扬。后来逐渐改掉了坏毛病,对学习语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一面,只是你是用哪一只眼去看。学生是在不断犯错误过程中长大的,而作为老师或家长是需要在每一次的错误之后表扬、鼓励、总结经验,并给孩子更多机会摸索。如果,不管什么原因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动不动就严厉批评,严加管教,严肃处理,就大大抑制了孩子的思想,大大压制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压制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机会,大大阻止了孩子成长的步伐,给孩子的只是痛苦和遗憾,甚至影响孩子一辈子。
四、肯定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责骂和批评,在老师看来是平常的小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便是自己的“世界末日”,是对自己的看不起。学生的成长需要肯定,肯定是学生生命中的阳光。有的老师虽然明白责骂学生不好,肯定和夸奖才会使学生变得更好的
道理,可是自己却做不到。眼看着学生不用功学习,甚至捣乱,不骂他反而夸他,这的确很难做到。此刻最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地理解学生,相信学生。给大家讲一个美国专家挑神童的故事: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到了一所普通学校,学校老师要求挑出几个神童来。那位专家爽快地答应了,走进教室后,用自信的手在教室中指点了几个。那些被点到的孩子们眼睛发出了亮光,兴奋地跑回家告诉父母,专家说他是神童。父母们听了欣喜若狂,怎么看孩子都顺眼,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天才。从此以后,这些孩子受到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关怀、家长的夸奖,孩子们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回到了“行”的赏识世界,各个飞速地向前发展。一年后,专家又来到该校,询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老师高兴的回答道好极了。这位老师很纳闷,这些普普通通的学生,经专家一指点,各个变化天翻地覆,诀窍在哪儿呢?于是,他向这位专家讨教秘诀。这位专家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随手乱指而已。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信任、期望的力量是强大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就是肯定产生的奇迹。所以,对老师来讲,重要的是信任学生所拥有的潜在力量,只要去充分发掘这一力量,学生就会成为了不起的学生。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态度都是在早年生长环境中形成的,如果这个环境对孩子是肯定的、积极的、尊重的。孩子也会形成自信的、尊重别人的性格。反之,如果一个孩子在长期责骂和不信任中成长,那么在成年以后,则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环境缺乏安全感。为了学生美好的明天,老师们,请经常竖起我们的大拇指,请学会尊重、赏识、肯定你的学生吧!
让我们都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吧,那样我们对学生就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我们就能创设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为他们一步步地走向成功铺路架桥。一份赏识,一份真爱,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霖,用教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长成参天大树,朵朵芬芳的繁花吧!和平中英文实验学校陈秋香2014-4-8
第五篇: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
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
青二小二年二班家长赵秀娟
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学校邀请马来西亚沙巴洲崇正中学的校长-曾桂安先生给全体一年级家长讲授了赏识教育,学校也一直贯彻赏识教育。一年多来通过赏识教育的学习,我深深地了解到赏识教育不是方法,而是对生命的态度。赏识的同时要放下父母的架子,清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才会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需求。
赏识教育要善于鼓励孩子,以前我总是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很少鼓励她做事,后来我发现她对什么事情都不是很热情,就是做了也行,不做也行,你表扬我,我也没有特别的激动,你不表扬我,我也觉得无所谓......, 通过赏识教育的学习,我会经常使用一些鼓励性语言,如“经过努力你会成功的”,“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试一试”等。鼓励孩子挑战自我、增强自信。这方面她在拉小提琴上进步最大,以前她拉琴很紧张,整个身体都紧绷的,不能很好的享受音乐,但经过半年多我的赏识和鼓励,孩子现在能很放松地拉琴,进步很大。赏识教育也要对孩子多用积极性评价,让孩子感觉你赏识她。如“你真棒”、“你非常能干”、“你做得很好”等。我的孩子没上过学前班,写字有点费劲,特别是一年级时,现在我经常对她说:“你的字越来越好了”,我发现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反应,因为她不仅字写得好多了,而且她的日记和作文也随之有进步。
以后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娱乐中,我都会以赏识的态度对待,相信孩子会很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