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的壮歌
《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个体精神对象化”不会凭空产生,具体的文本内容便是凭借。阅读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触摸和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才有可能与文本对话、共鸣、分享,才有可能使个体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在教学中以读解文,以情促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诗化的教学语言,用读、述、想、品、赏、写等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本,用心阅读,在语言文字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同时,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抒发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从而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读中悟、悟中读,分层读悟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读中明白道理,理解课文内容。
2、信息收集与处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语文能力,本节课,通过收集、交流蚂蚁的有关资料信息,从而加深学生对蚁国英雄们的钦佩之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
学习运用重点词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3、情感目标
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
精神,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重点词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肝胆俱裂”,感悟将外层蚂蚁称为“蚁国英雄”的原因。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蚂蚁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对蚂蚁有哪些了解?
2、看到蚂蚁,你会想到哪些词儿?
3、小小的蚂蚁,地位低下,力量弱小,在人类看来它是区区弱者。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读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
板书课题:蚁国英雄
教学思路:通过课前让学生观察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认识蚂蚁,了解蚂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直面蚂蚁的卑微,并让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小小的蚂蚁,怎么会被称为英雄呢?
二、创设情境,感悟蚂蚁的壮举
1、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细细品读。请打开课本,轻声读读。
2、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读?
(出示词语)
1) 指导读。
2) 理解“肝胆俱裂”这个词。
3) 学写“肆”(sì)。
3、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令你心惊肉跳,甚至惊心动魄呢?静下心来,先轻声读读,在默读划下来,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交流:哪些地方令你感动、震撼?
教学思路:至此,学生大体理解了课文内容,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蚂蚁出人意料的举动让学生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和强烈的震撼。及时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体会,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并让学生在朗读时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更好地了解、感悟课文内容。
6、它们为什么要这么“迅速地扭成一团,而且越来越迅速地滚动”呢?再默读全文,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
7、交流
1) 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火势凶猛?(显示)
2) 自由读、指名读。
3) 你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场这样的大火?
4) 这一刻,对于区区弱者——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
8、在熊熊烈火中,万万没有想到——(引读)
9、蚂蚁们想雪球一样飞速地滚动着,滚动着,它们要穿越火海,逃离火神。(想象说话)在熊熊烈火中,我们仿佛看见——,我们仿佛听见——,我们仿佛闻到——
教学思路:阅读要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通过反复品读,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蚁团突围时的情景,透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读中获得熏陶、洗礼和升华。
10、同学们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可是你们可明白它们的心、它们的情吗?如果你们就是外层蚂蚁,你们会怎么想呢?
1) 外层蚂蚁呀,你们的身体那么小,怎么能抵挡这烈火的焚烧?
2) 外层蚂蚁呀,你的同伴已经被灼焦,为什么还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3) 外层蚂蚁呀,你们的寿命很长,活着多好!你们难道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吗?
教学思路:通过让学生想象外层蚂蚁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人心魄、扣人心弦。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想象体会,使得学生深刻感悟到外层蚂蚁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11、再读读这一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这是让人想象不到的事情?
12、交流:可、并、竟、突然、并、但是、却(齐读这一段)
13、蚁团之所以不见缩小,是因为,引读——(显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14、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显示: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讨论:为什么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你从哪里读出它们的英雄行为?蚁团不见缩小说明了什么?这些区区弱者的悲壮之举使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教学思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因为它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教者马上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层的蚂蚁已经死去”,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具体感悟灾难的巨大、献身的壮烈。接着,以“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为什么能“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诱导学生由表及里,由蚁国英雄们的行为推及它们的精神世界。从学生的发言不难看出,他们的感悟是具体的、深刻的。紧接着,以“这样看来,它们是‘死’去了吗”,激起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最后,教师以动情、形象 ……此处隐藏7313个字……出示卡片指名读。(用开火车的方法)
师指导字:
前鼻音:链 怜 惋 焚 涧
后鼻音:陵 瞪
翘舌音:至 臭 舐 灼 坠 狩
平舌音:肆
3.投影:课后词语。学生读。
补充词语。指名读,齐读。
4.显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和课文,找出难读的句子。
5.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难读的句子。
6.提问: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细读课文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
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
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
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五)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
把这些内容画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 这么紧张的场面,下来将发生什么呢?朗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并回答以下
问题。
投影: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致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
自己的岗位。指名读,(“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英
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投影:可万万没有想到??。
指名读理解“束手待毙”蚁团不见缩小说明了什么?
7、蚁团的结果是怎样的?齐读最后一句。
结合交流小黑板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如: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再读课文,谈谈感想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三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题,质疑:你想到了什么?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读字词。默写词语
2.把不好读的部分多读几遍。标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3.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思考:这个故事写了什么?
4.学生交流收获。汇报读书收获。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学生自己读第1段,思考:
当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时,羚羊群中出现了怎样
的情景?
理出顺序:(分类 老羚羊叫 年轻羚羊应 飞跃)
指名口述第一段的内容。
2.齐读第2段,思考:出现了什么奇迹?指名回答。
让学生试着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意思画下来。
然后选出一幅复制在黑板上,老师讲评。
3.指名读第3段。
提问:“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指的是什么情景?
“凌空腾起”的“凌”是什么意思?
思考:为什么他是神圣的?
猎人们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投影:为什么把羚羊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
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为桥墩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读。)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背“生命桥”
1.学生练习背诵。师检查背诵。
2.放课文录音。
思考:短文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你从这则短文中想到了什么?
(五)写字指导。
1.学生自己提出哪些字难写,该注意些什么?
2.用钢笔字描红12个生字。
注意:“肆”的笔画较多,要进行具体的书写指导。
“链”的各部件比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毙”字中的“比”部。“俱”中应是三横。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并抄写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每个抄4遍)
2.再读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七)板书设计
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不放弃岗位
团结协作勇于献身
附:《生命的壮歌》预习单
一、试着读几遍课后的生字词。按读音分类:
前鼻音:(5个)
后鼻音:(2个)
翘舌音:(6个)
平舌音:(1个)
二、动手实践。查字典,理解词语。
惋惜:肝胆俱裂:
三、说说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1、2、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时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抓住
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字词,在读中赏析语句,在读中揣摩情感。学生
通过激情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
的感悟后,读书的个性化也随之有了提高。
不足之处:
我在班级教学的时候发现,孩子们除了被蚂蚁们震撼之外, 还对课文中并没有
多花笔墨的“人”很感兴趣。有学生在课堂上不满地说:“起火地明明是在临河的
地方,游客们看着蚂蚁被火围困,为什么不出手相救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
他许多孩子也纷纷表示出对游客们的不满,认为他们轻视蚂蚁的生命。这一点我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看到了这一点,不正是对他们很好的教
育吗? 所以情感的熏陶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
教学建议:课中只注重了学生个人读书、个人发言,没有发挥小组交流讨论
的作用,以至于导致检查读书和制衣回答成了个别好学生的个人发布会。当然小
组学习不是这样就一定有效了,还需要教师巧妙地安排、合理地评价、激励,甚
至动用一定的奖励机制。也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
文档为doc格式